第一六二章 你拿脑袋往我的枪口上撞?(4/4)

免不了,自己投鼠忌器,只要不被逼到绝路上,实在也不会拿他们两个怎么样。

这一点,李、潘一定是看的很透彻的,所以,才会由李致远出面,替端善“垫款”。

端善这十五万银子的欠款,分成十来年“分期付款”,每一年一、两万银子,虽然也是很沉重的负担,但无论如何,还没到“逼到绝路”的份儿上,不然,端大人若真的“仰药以殉”,事情爆了出来,李、潘逼死朝廷命官,自个儿的脑袋,十有 ,也是保不住的。

伊克桑倒有些好奇了,姓李的见了自己,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也可能……就是为了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十五万两银子,是足以叫人铤而走险的。

贪心不足,端善那儿,榨不出更多东西了,于是便得陇望蜀,盯上了自己?

或者,真像夫人猜的那样,李、潘想做轩军的军需生意?

轩军的军需,归粮台统一负责,军事主官无权干涉,这一点,外人大多是不晓得的。

不然的话,李、潘两个,还能在自己这儿得到什么好处呢?

嗯,真是不大好想。

还有一种可能,李、潘盯上端善,是为了“卖参”——也是为了钱。

詹事府虽然是一清到底的清水衙门,但并不是没有发财的法子,同在“言路”,翰詹科道有相同的权力:专折建言,并且可以“风闻言事”,即无需真凭实据,便可入奏,就算说错了,也不会负多大的责任。

因为这项特权,言路上便时有不肖者,暗地收受巨款,为人出奏,攻讦政敌,是为“卖参”。其奏如果不实,受到的处分,一般来说,不过申斥降级,最严重亦不过免官去职,可是,京官清苦,有十万、八万的银子打底儿,就算把官儿丢了,又有何妨?

有人说笑话:如果钱再多些,这种人,就是太后、皇帝,大约也是敢参的。

李、潘拿住了端善,时机合适,将端善“转手卖掉”,又可以大赚一笔。

好吧,无论如何,见了李某的面,就什么都清楚了。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