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竣工仪式(2/4)

而其实最让这些科研单位看重的,则是天音集团的财力。

之前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无锡的核心芯片企业,他们都是国营企业,而配合这些企业的科研单位他们的科研经费也都是靠部里拨款,所以这些微电子基地的核心企业与科研单位并没有经济上的联系,一切都是按照体制内的规则来办,因为部里给的经费很少,科研单位经常面临无米下炊的局面,这也就导致北京,上海,无锡这三个微电子基地形同虚设,研发单位和企业间互动很少,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中国芯片产业在80年代与世界先进集成电路水平拉开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但是天音集团不一样,之前的时候段云就承诺会给深圳科技园每年捐款1500万,用于资助相关的研发项目,这也就意味着段云在深圳科技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说起来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微电子领域还是有一些亮眼的成就。

比如中国内地在1985年确实是成功攻克了3微米线宽集成电路的光刻机技术,配套的蚀刻机、cvd设备也都不缺。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能够生产3微米线宽的集成电路,这一技术除了美国以外,日本、德国和中国是并列世界第二。

但实际上中国内地和日本德国芯片产业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自动控制技术。国内当时生产的光刻机也好,其他生产设备也好,最多也就只能满足小规模生产和实验室应用。

当时相关光学机械厂生产的国产光刻机,所有操作全部都要手动进行。

生产一块芯片,效率甚至不足全自动光刻机的十分之一,而且极依赖工作人员操作水平。

所以说这个3微米加工能力,也就是实验室水平,距离大规模应用恐怕还有一定距离。根本不能是世界第二梯队。

但总的来说,国内芯片生产线设备除了光刻机之外,其他的生产设备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并没有那么大,这也就为段云以那4台一微米制程阿斯麦光刻机建立两条生产线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就在前段时间,机械电子工业部已经按照天音集团提供的清单,帮他们解决了扩散炉、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化学机械抛光机和清洗机等国产芯片生产设备的购买和引进,相关厂家的技术人员已经住进了天音集团芯片厂的招待所,下一步准备将所有设备运抵深圳进行安装工作。

段云为了扩充这两条生产线又花费了1,400万人民币,预计整个安装工作会在明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