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三 传我命令,攻城(2/4)
在为时尚早,连苏咏霖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那个胜利者,距离胜利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失败的可能。
孔氏这种专业跟随胜利者一千多年的专业团队,绝对不会看走眼,他们跟随的基本上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偶尔有看走眼的时候,孔子的名声也能帮他们兜底。
不过,苏咏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却对儒教没有任何好感,也不觉得他们很神圣,没什么不可侵犯的,该揍就要揍。
不把他们揍到鼻青脸肿,他们是不会认清楚现实的。
虽然现在不能杀了他们,但是揍一顿还是可以的。
“传我命令,攻城。”
苏咏霖平淡的下达了指令。
苏海生和韩景珪看了看苏咏霖,知道苏咏霖并不是在开玩笑,于是点了点头,奔赴一线准备指挥。
大规模攻城作战的经验苏咏霖掌握的还并不是很多,之前数次攻城成功都是靠着奔袭突袭偷袭这种出其不意的行动而成功的,并不是依靠最传统的围城战。
当然了,没有一个古代军事家不把围城而攻当做最下级的军事手段,认为围城而攻是兵法上的最末等,并不支持攻城作战。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攻城作战实在是太损耗攻城方兵力了。
一般来说,攻城方的兵力需要达到守城方的六倍才有获胜的把握,而只要守城方稍微有点战斗意志和守城方法,一场攻防战拖上一两年并不是怪事。
城墙可以最大限度把攻城方和守城方之间的兵力差抹消。
不管攻城方有多少兵力,城墙顶上只能容纳那么多人,攻城放的兵力优势没办法在攻城作战中体现出来。
只能说包围,围点打援,用围困逼迫城中人耗尽资源最后不得已而破城。
这样的攻城战往往也会让攻城方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但是眼下攻心之策并不能让孔氏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苏咏霖就不得不用拳头和硬实力告诉孔氏,什么才是人间正道。
城墙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抹消兵力差,但是攻城战的结果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进攻方的精锐程度和攻城决心,守城方的精锐程度和守城决心等等。
像宋金之战的早期的金兵对河北的攻城战,宋军明明在人数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是就算占据城墙也没有斗志,面对金军不要命的猛攻,城墙很高的重镇也被很快攻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