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文化输出(1/11)

李杭育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并不是孤例。

《入验师》绝对可以算作林朝阳在《闯关东》之后,又一部在文学界口碑爆棚的作品。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高度评价之外,这部小说在读者群体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这一点,从小说销量便可以窥见。

《入师》先在《收获》一期发表,当期的《收获》创下了166万份销量。

对于销量曾一度位于百万级别的《收获》来说,这个销量看起来似乎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但「百万销量」早已是当年的事了,这几年国内文学期刊界一直在走下坡路,《收获》也不例外。

到去年年初的第二期,《收获》的销量仅剩下40万份出头,并且这个销量还不是稳定的,仍有下降的可能。

发表《入师》,一下子将《收获》的销量从40万份出头拔高到166万份。

「林百万」现象再现,《收获》杂志社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情况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但有短暂的提高总好过一路下跌。

第三期之后,《收获》的销量又经历了从高峰走向低谷的过程,但好歹「高峰」够高,去年这一年过的还算滋润。

这也是「林百万」现象被文学期刊界看重的原因,一期杂志销量爆发,往往可以带动起杂志近几期的销量。

《入师》出版是在发表一个月之后,小说上市初期销量很明显是受到了《收获》发表的影响,表现平平。

上市一个月,销量仅有15万册。

第二个月销量更少,只有12万册。

小说出版之前花城出版社还在担心发表和出版相距时间太短,影响销量,没想到担心真就成为了现实。

这样的情况令花城出版社上下懊悔的捶胸顿,深恨没有早《收获》的李小琳一步将书稿抢到手,造成这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处境。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入师》上市的第三个月,小说销量却走出了一条诡异的曲线。

出版第三个月,《入师》销量止跌,拉升到了17万册。

这个变化让花城出版社意外之余,又充满了欣喜。

大家总结小说销量变化的原因,总结来总结去,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杂志发表和大事的影响力消退了,二要归结到小说口碑的爆发上。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入师》的销量一路稳中有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