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共商要事(1/3)
宣室殿内,刘彻和两位大臣正在议事。
一位是被宣进宫的卫青,还有一位身着淡灰色儒袍,养着半是银丝的长须,扎起的发髻也是黑银掺色。他年约五十,一幅文雅之态。此事,他正和刘彻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观点,此事在五年前曾提过一次,但因为窦太后的原因没能施行。现在他又站在这儿,看来刘彻是有意将此事复起。
此人便是董仲舒。
刘彻问他:“董傅卿的三纲五常可以归类完毕?”
董仲舒恭敬拜答:“已经归类完了。此中重视天道之外,还重视人情。所谓人情,是指人之常情。”
董仲舒明确提出的三纲五常之说,并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按照儒家的学说,可以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理顺国家政权和家族性个体农业者之间的关系。
“人之常情……”刘彻咬着这四个字喃喃,转眼问下面的卫青,“卫大夫,你觉得呢?”
卫青拱手应:“臣并无异议。”他抬起头,提出说,“皇上,又是新一年,黄河水患到底要想出彻治的法子啊!”
刘彻头疼地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对上他缓缓道:“朕已经试了许多方法,前一年尚可,但每到后一年春季夏季黄河依旧水患,朕也是很头疼。卫大夫既然提出来,想必已经想到好办法了吧?”
卫青说:“开渠引水,赶在水患之前。”
闻此,刘彻并无舒展之意,手指捏着下巴斟酌道:“还是这老办法,只能治一时。”
卫青则说:“当下之急,正是要先预防水患。预防之后的时间,加紧时间想出长久之计。”
刘彻想来也是。先治一时之急,后面再慢慢建好长久之策。他笑开来,点头说:“那么这次,朕便派卫大夫去黄河地吧!”
卫青脸色微白,很快又恢复过来,正要答应,那边的董仲舒站出来说:“皇上,卫大夫家中才生下幼子,现在派他去恐怕有些不妥。方才提出的独尊儒术,也重视人情。所以还请皇上考虑。”
听完董仲舒一话,卫青松了口气。其实自己方才想到的也是此事。但心觉治理黄河在要,便没再多想。现在被董仲舒说出来。倒是有些希望自己能留在都城,这接连好几日进宫,凭儿和才出生不久的卫伉都没能好好陪伴,心里很是愧疚。
而被董仲舒这样一说,刘彻也不好坚持。于是笑说:“董傅卿都帮着说话了,朕哪有不顾情之理,若再坚持会下去,朕恐怕成为冷情之人了。”他望向卫青,眼里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