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扫尾(2/3)

话让所有人皆躬身道:“请王爷明示!”

吴争苦笑起来,指了一圈道:“好嘛,你们就这么盼着我有不测?”

“我等不敢。”

“那……成!”吴争不想再拖延,随口道,“二位王妃谁诞下儿子,就由谁继位,如果皆是儿子,谁先出生就谁继位,这……总成了吧?”

吴争只是随口一说,是为了应付众僚属的担忧。

都道,为上者,能不开口就不开口,要惜字如金。

可吴争没有那份自觉,他不知道,这随口一说,埋下了又一场风波的种子。

当然,那是后话了。

……。

去往舟山的海上。

马士英有些郁郁寡欢,时不时地抬眼看向吴争。

吴争没搭理他,不想惯马瑶草这毛病。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象张煌言等人,包括莫执念都没这毛病。

这是旧官场的一个劣习。

做为属下,欲言又止,希望上司礼贤下士、主动垂询,如此吊着上司的胃口,着实惹人烦。

按吴争的说法是,咋不拿根绳自己把脖子挂梁上算了。

马士英几番试探,奈何吴争就是不理他。

其实马士英的正治嗅觉非常敏锐,这不奇怪,这是从那染缸里混出来的嘛。

他从吴争的只字片语中,领悟到了些东西。

但这让他有些担心,不,准确地说,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吴争的实力已经迅速壮大。

是时候“开疆拓土”了,但问题是最合适的目标——清廷太过强大,被动防御有余,主动进攻实力不足。

那么,与清廷停战之后,大将军府就暂时失去了目标。

这不仅仅是战略欠缺,更会影响到势力的向心力。

吴争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崛起,原因有两点,一是军力,其实这不奇怪,长江以南,数十年的抗争,有的是热血之人,但鲁王朱以海没有带好这批人,让明珠蒙尘。吴争无非是取代了朱以海,成为了江南一隅的抗清领袖。

当然,这和吴争没有与宗室彻底决裂,也有很大关系。

因为这样,至少不会使得内部矛盾彻底尖锐起来。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

譬如,一家亲戚,其中两家有矛盾,但还没有流露在明面上,那么,过年的时候,该走动依旧走动,大家见了面,依旧可以客客气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