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输粮换引(1/4)
周军出击塞外,一举收复了前套和中套,扩地千里,令新兴的周政权,朝野上下都颇为振奋。
如今天下,虽未战,但谁都知道太平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经随着《三国演义》的流传,深入人心。
因此,明朝那边摄政王赵铭,忙于整合明朝内部的资源,驯服各方势力,加紧存钱,存粮,以备北伐。
北方,两个政权,也在玩命的发展备战。
阿济格忙于给军队分田,分配旗奴,以笼络军心,好让满汉之军,皆为其死战。
整个东清,几乎快退化到奴隶制时代,军队掌握了东清七成的土地,还有商业和资源。
这令百姓困苦不堪,不过无论是满兵,还是尚可喜、耿仲明为首的汉军,得到大量土地和利益后,为了维护军队的利益,都对东清颇为忠诚。
而军队都向着阿济格,在强大的军事威压下,地方士绅百姓也不敢乱来,只能忍气吞声。
周国收复河套之后,吴三桂吸取了满清控制蒙古的手段,给各部划定牧场,同时为了避免蒙古人摆脱控制,于河套设立五卫,征发五十万人,前往塞上筑城。
不过,周国府库,却难以承担如此之大的开销。
这时,在西安,周王宫内。
吴三桂正在与大臣们商议,如何解决塞上粮草供应的问题。
这时,左相孙可望沉声道:“君上,臣以为要解决粮食供应,充实国库,唯一的办法,便是效法赵铭,鼓励商业,利用商人来解决供给问题!”
在军事上,还有大战略上,吴三桂比较信服洪承畴。
毕竟老督师,吴三桂也在他手下干过,知道洪承畴军略上很厉害。
早年,差点干死李自成不说,后来与皇太极战,也逼得皇太极吐血,要不是朝廷粮草不济,财政破产,没钱打仗,拖不下去,逼着洪承畴决战,洪承畴未必会败。
而且,松山败那么惨,吴三桂也是有份,他知道若不是他们急着逃跑,把洪承畴甩在松山,洪承畴兴许还能逃回来。
因此,军事上,吴三桂大多采纳洪承畴的意见。
这次出兵蒙古,收取河套,就是洪承畴的建议。
而出兵的结果,确实也令吴三桂十分满意,直接收编了三个旗的蒙古兵,获得两万一千五百精骑不说,更是缴获了大量牛羊马匹,还有获得了千里牧场,可谓大增了周国实力。
在政事上,吴三桂则比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