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商议订婚(2/3)
。
到秋后一核算。菜和冰棍卖了三千块,朱万迅工资开了七百多块、喂了两头大肥猪,卖了四百块。六千斤麦子吃不了,卖了(三千)一千三百块。还了田晴晴的五千元,自己还剩四百块。
把朱万迅两口子高兴得没法,逢人就说:“可沾了没过门的儿媳妇的光了。要不是她,累死我们也想不出这些法儿来,也干不出这么好的成绩。”
“这么好的儿媳妇,还不赶快娶家来,别让别人抢了走。”有人给润起母亲开玩笑说。
润起母亲笑笑,自豪地说:“儿子还上着大学里。人家学校里不让。再说也不够年龄,领不了结婚证。”
“你傻呀!那都是上面的规定(政策),农村里不领结婚证就结婚的有的是。办了酒席,拜了天地,就是你家的人了。等到了年龄,再领结婚证还不一样?!”
润起母亲摇摇头:“主要是学校里不让,还是等等再说吧。”
“保不住等没了!我看你后悔不?”
人们这一说,润起母亲还真听了心里去了。回家对丈夫朱万迅说:“人们说的也有道理。要不,咱先给他们办了酒席呀。举行了婚礼仪式,这媳妇就牢靠了。”
朱万迅想了想,说:“咱儿子正在上大学,学校里明令禁止,上学期间不能结婚。万一有人给反映到学校里去,岂不毁了儿子的前程!这事咱不能这么办!”
润起母亲:“那订婚呢?把两个孩子和两边的亲戚友人都叫来,吃顿酒饭,宣布两孩子正式订婚。虽然比别人多了一道手续,可咱心里踏实(这时农村还不兴举行订婚宴,送了贴就算定了婚。)。
朱万迅考虑了考虑:“也行。听说城市里的人们都兴这个。咱土洋结合。”
夫妻俩算了算时间,觉得在朱润起休寒假期间最合适不过了。而且还必须赶在年前腊月。因为当地有“正月里不订婚”的民俗。
“那咱就给亲家商量商量。定下个日子来。提前给亲戚们送个信儿。”朱万迅兴致勃勃地说。
信息是通过媒人朱秀兰送过来的。
郝兰欣一听就高兴的不行。心想:朱家庄那边有事就来叫。在自己的怂恿下,大女儿倒也愿意去。因为猪被药死,大女儿把公安局的请到那里去破案,这事在田家庄也传的沸沸扬扬。还承包了那村里三百来亩责任田、六十亩盐碱地。虽然有婚约在先,一个没过门的儿媳妇闹这么大动静,,总觉得张扬了些。
再一个就是,前一个是从小定的“娃娃亲”,因为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