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保障(1/3)

( ) 张云飞倒不是真的指望当地组织能帮上什么大忙,此地一直处在敌占领,在日伪军的眼皮低下,斗争形势比根据地只会更严峻艰难,日子好过不了。

但他们也并非什么忙都帮不了,鬼子的扫荡随时都有可能到来,新九团随时都有可能转移。

可是部队中的伤员急需安置,也只能委托给地方上的同志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虽然地方上同样困难重重,还要面临鬼子汉奸的侦缉,但是现在部队居无定所,随时都要急行军转移,而且走的是些险峻艰难的道路。

根本就不方便带着他们行军,而且部队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利他养伤,两相权衡,也只能无奈的让他们待在地方上养伤。

谁又真的愿意离开部队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些闹心的事,幸好有政委来处理,这至少让张云飞不用面对伤员那种忧伤不舍的眼神。

面对他们那种可怜兮兮的眼神,总感觉像是自己抛弃他们似的。

很快,侦察员就带来地方上的干部,正北庄支部的书记杨志明,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

顺便一说,他这形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太行山民形象,但是他这个书记可不是后世那种村支书。

怀德这地方之前是鬼子统治区,而且长期跟国民党的部队对峙,鬼子对该地区管控力度非常强。

所以怀德这地方抗战力量只能分散在边远地区,因为鬼子封锁严密,互相间联系都非常困难。

他们也只能建立支部独立开展抗战活动,虽然以村庄命名,但却是实打实的一级领导机构。

这位杨书记也不是啥农民,人家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可是小学教员,地地道道的文化人,鬼子打到他的家乡,他才弃文从武,投身抗日战场。

严格来说,他和张云飞参加八路军时间差不多,要是算党龄的话可能比张云飞还要短几个月。

在鬼子势力强大的地区坚持抗战,这日子可不好过,把他这个典型的文化人硬生生的逼成现在这副模样。

这位杨书记还领导一个三十多人游击队,如果非要界定他们的性质的话,算是一个区小队吧。

也许八路军选地方的眼光都差不多,正北庄就在大月沟数里外的一个村子,新九团找到他们并没有费什么劲。

对于接受新九团伤员一事,杨书记也很痛快的答应了,对此张云飞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得不让伤员留下来养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